“可防可治”的2型糖尿病(1)早发现


【资料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疾病的防治也一样,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三早”原则是降低疾病风险和危害的有效措施。 由于糖尿病的症状比较“隐蔽”,尤其是在糖尿病前期和早期,“不疼不痒、能吃能喝”的糖魔蒙骗了不少人。今天,咱借一双火眼金睛,去发现它,给它套上缰绳。

谁是危险的人?

“危险人群”在医学上是指容易患病的人,风险比较高的人。风险和病因不能划等号,是代表一种可能性。糖尿病容易找上符合下面条件的一些人:1.家族史 糖尿病不是“遗传病”,不是说有家族史的人就一定会患上糖尿病,如果生活习惯好,是可防的。然而,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尤其是一级亲属,要高度注意患病风险,定期检查。2.年龄大 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在某种意义上说,糖尿病也是老年病的一种,60岁以后,其患病率成倍增加。但是,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发病的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所以,2023版ADA指南建议:所有年龄≥35岁伴有危险因素的成年人都要进行糖尿病筛查。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建议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复查,出现疑似症状或新增危险因素(如体重增加)时应尽早进行;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群体,若伴有一种或多种糖尿病危险因素,应考虑在青春期开始或10岁后进行2型糖尿病的筛查。3. 高热量 注意,摄入“热量”多而不是“重量”多,油、酒、糖等这些热值比较高、成份单一的物质,重量、体积可能都不大,但是,危害最大。吃外卖多、外出应酬多,喝奶茶多、用饮料代替饮水的人是高风险人群;4.体重超 BMI>25千克/米²有危险,如果超过28千克/米²,肥胖者风险更大;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的中心性肥胖患者有患病风险;5.吸烟猛 吸烟不仅与肿瘤有关,还与糖尿病、心梗和脑梗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联,建议戒烟;6.代谢乱 代谢综合征患者,比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同时或先后患糖尿病风险比较高;7.巨大儿 生育过巨大儿的母亲或高龄孕妇,还有自己的出生时体重过低和过高的人,在未来的人生中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正常出生体重范围是2.5到4.0千克;8.运动少 久坐的生活方式,比如办公室写字楼等工作性质的人运动少,肌肉量少、力量弱者发病风险大;9.常熬夜 经常熬夜,生物钟紊乱,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是糖尿病高发的原因之一,作息规律则有利于预防;10. 压力大 长期工作压力大、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也是常见危险因素。 如果你有任何一个危险因素存在,你就有可能将来患上糖尿病,如果几个因素同时存在,不加以改变,可以肯定地说,患病只是时间问题。

用“考试”分数来预测患病风险

从小开始我们就参加各种考试,获得高分是好能力的指示,意味着未来可期,然而,有一种分数,越高越糟糕,那就是疾病的(风险)量化评分。下面是糖尿病风险自测图表,请你对照每项内容给自己打分,最后的累计积分会告诉你患糖尿病的风险有多大。

有风险,该怎么办呐?

首先,去检测,看看有没有已经中招;其次,尽可能消除风险因素,风险少了,也就是采取预防措施了! 遗传和年龄是我们无力改变的危险因素,但是,其它风险因素都是可控的!你愿意为自己的健康做点什么吗? 需要提醒的是: 没有家族史的人,如果后面风险因素没有控制好,一样也会患糖尿病!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