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关爱失独等群体,她自费30多万做公益,惠及50多万人

“个人投入30多万做公益。”“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把困难悄无声息地留在地下,把安全与便利实实在在地送给全社会。”……


(资料图片)

8月18日,广州市召开“广州夏日·暖心故事”故事会。在此八月,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嘉宾分享了他们热爱、奉献城市的暖心故事。让我们聆听他们如何风雨兼程,肩负责任使命,守护广州城市的万家灯火,与广州这座千年老城相伴前行。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病人/南都图库

5

跨国救治,打造广州特色烧伤救治体系

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讲述人:李孝建 烧伤整形科主任

这是一段跨越千里的国际救援故事。

6月26日,投身国外某基建项目建设的工程师温先生在一次安全检查中遭遇意外,高压电缆突然喷射出电火花,导致其全身40%二级到三级烧伤,病情严重,但当地医院表示,医疗条件有限,需要立即回国治疗。

随即,温先生所在公司立即联系当地中国大使馆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寻求帮助。接到求助信息后,医院快速响应,立即启动烧伤紧急救援绿色通道机制,烧伤医疗团队通过视频连线为温先生进行了远程会诊,指导诊疗工作和患者转院相关事项,并做好收治准备。

6月30日凌晨5点,医生烧伤救护队伍早早来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待命,温先生乘坐的飞机顺利落地广州后,便立即送往了医院烧伤重症监护病区进行专科治疗。

转运是前提,救治是关键。

温先生转入该医院时,已是烧伤的第四天,出现脓毒症,多个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随着感染进一步加重,他很快会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入院后,李孝建和烧伤团队制定了缜密的个体化救治方案,包括严密的器官功能监护、烧伤创面的专科处理以及手术治疗,避免了全身感染等并发症。

经过一个月的救治,温先生创面全部愈合,全身情况恢复良好,现在已出院回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石家庄。后期他将继续定期回院复诊,进行康复及抗瘢痕治疗。

陈晓霞/广州妇联

6

与爱同行,自费创立公益项目关注失独家庭

单位:广州市国资委

讲述人:陈晓霞 中国好人、广州市国资委机关党委副书记、一级调研员、广州机关党员志愿者红棉暖心服务队队长

2014年,一次“三八”茶话会上,陈晓霞遇到了志愿生涯当中的关键转折点。

当时一位身患癌症的失独母亲向陈晓霞诉说自己的崩溃与艰难。“她那痛苦绝望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我的心。那一刻,我决心要帮她!我对她说,以后我来陪你。”

不知不觉,陈晓霞已陪伴对方走过10个年头。“现在的她虽年过七旬,但自信满满,笑容多了,交友多了,参与公益多了,还主动介绍失独长者纳入帮扶。”

自此,陈晓霞便开始关注失独群体,之后又接触到自闭和单亲等人群。

2014年,陈晓霞自费创立了关爱失独等特殊人群的“红棉暖心”项目,组建队伍,在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等支持下,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以党员团员为主体,涵盖社工、义工及受助者在内的180人的队伍,“我个人也投入30多万,并通过各种渠道筹资130多万,确保项目常态化开展。”

这些年,陈晓霞和她的队友们线上推送惠民信息3000多条,累计开展惠民服务4050余次;服务覆盖全市160多个社区,服务敬老助残、扶贫帮困等20多个领域,带动1.7万人次参与,惠及50多万人次。

陈晓霞/广州妇联

7

兢兢业业,警心最平实,民心最炽热

单位:广州东山派出所

讲述人:龚劲宇 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分局东山派出所民警一级警员

今年6月29日,东山派出所收到市民温先生《为越秀公安民警点赞》的来信,信中说道“尽管他们日常事务繁杂、琐事众多,但依然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老百姓谋幸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确实值得我们点赞。”

这字里行间洋溢的感谢之情从何而来?还要从一宗烟酒铺盗窃案说起。

6月19日,东山派出所辖内寺右二马路的一间烟酒商铺店主报警:6月18日晚,店铺被盗,丢失的香烟、手机、相机价值近10万。

接报后,分管刑侦工作的王副所长组织警力开展侦查,发现当天凌晨4时许,有3名男子撬锁进店实施盗窃,得手后开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分多次把赃物运走。

在追踪轨迹时,民警还发现这3名嫌疑人是先偷了一辆悬挂粤A号牌的电动自行车,再来到店铺实施盗窃的。根据线索,民警很快联系到电动自行车失主温先生。温先生非常吃惊于自己还未报案,但民警主动找上门来。

随后,破案进入攻坚阶段。经过5天坚持不懈的努力,民警成功掌握到3名嫌疑人身份信息和活动轨迹。

证据收集完毕,收网行动悄然展开。6月27日在外地警方的帮助下,成功将嫌疑人抓获归案,缴回部分涉案财物。看到失而复得的电动自行车,温先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写下了那封充满正能量的群众来信。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龚劲宇说道。今年以来,东山派出所共破获盗抢案件30余宗,帮助群众找回丢失的财物20余件。派出所成功解救轻生群众12人,及时找回走失孩童27人,护送老人紧急就医、回家25人。

仇培云/主办方提供

8

身在地下城,把安全与便利实实在送给全社会

单位:广州地铁建设公司

讲述人:仇培云 质量安全部部长

在地铁工作的人,常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广州开通了那么多的地铁,广州的地下,安全吗?”

对此,仇培云会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请放心,非常安全”。

今天的广州地铁,已经开通了16条(段)600多公里的世界级轨道交通线网,地铁运营里程位居全国前三。30年来,广州地铁从无到有,由少变多,优质建设和运营的背后,就是“安全”二字。

2006年,仇培云大学一毕业就加入了广州地铁。17年来都在做一件事:确保地铁建设的平安和优质。

入行的时候,仇培云的师父对他说:“要让安全成为习惯”,这也成了他一直以来的工作信条。但是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在广州这样一个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管线密布、交通繁忙、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大城市建地铁,施工风险是非常高的,仇培云的工作时刻都在面临着各种挑战。

“前几天,有媒体报道了一条在建线路的盾构机顺利下穿高速公路实现贯通,寥寥数笔的描述,却满是我们的辛勤和汗水。”

仇培云讲述道,高速公路上车流量大、高速公路下的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就有不少行业权威专家提出忧虑。“难道这就要知难而退吗?当然是不能。回顾广州地铁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攻坚克难史,逆流而上是地铁建设的常态。”

说干就干!仇培云和同事们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做起。先是加大勘探力度,全面了解地质情况。再接着,邀请更多技术专家集中攻关,全面梳理施工风险,制定专项的技术处理措施。

夏天气候炎热,暴雨高温蚊虫多,但为了早日通过这个风险点,仇培云和同事们从早到晚扎根在施工现场,检查地质勘探的情况、了解注浆加固的效果、复核地面沉降数据变化……紧密跟进进度,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一天下来衣服湿得都能拧出水,脸上、手臂经常是黑着出去红着回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扎实的前期工作为盾构下穿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盾构推进过程中,以“厘米”为单位,一步一步往前挪,闷热阴暗的地下隧道。

“温度常常高达四十度,进去就跟焗桑拿一样。下穿期间要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在岗,每个小时都要人工监测数据,地铁建设者的作息常常是昼夜颠倒、没有规律。尽管如此,大家都无怨无悔,因为建设安全不容有失,困难总是暂时的。”

仇培云说,这一故事仅仅只是地铁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哪怕在此刻,数万地铁建设者仍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近500个建设工点。去年,广州地铁上线了286台次盾构机,排查消除安全隐患3525次。

“或许大家没有感觉,但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把困难悄无声息地留在地下,把安全与便利实实在在地送给全社会。”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刘婕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